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鄱阳脱胎漆器工艺”守护神
来源:上饶日报 时间:2014年06月03日
脱胎漆器始与汉代,明清以后享誉江南,它与景德镇瓷器、北京景泰蓝并列为“中华三宝”。鄱阳脱胎漆器造型典雅大方、质地轻巧、色泽光亮,采用传统制作工艺。漆器制作以棉麻布为材料,具有防潮、绝缘、耐酸、防腐蚀、无毒的特点。鄱阳脱胎漆器以坚固的漆胎、高雅的装饰、协调的色彩驰名国内外。脱胎漆制作以生漆(不含化学成分的原生漆)为原料,经制模、裹布、上灰、上漆、脱胎、打磨、贴箔、推光、抛光等50多道工序制成。
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,不少传统工艺尤其是纯手工艺受到了强烈冲击。鄱阳漆器因其手工制作繁琐、技术难度高、生产周期长等特点,也逐渐淡出市场,愿意学习这门传统手艺的人越来越少。“鄱阳脱胎漆器工艺”是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鄱阳县人民政府为保护这一独特民间工艺,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,将仅存的几位老艺人组创了新的生产公司,并投入专款培养传人,力求此工艺能完整地保护起来。
|